体育平台新闻中心

体育平台下注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历史文化名人的旅游推动力正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人蔡襄IP的开发就是挖掘和塑造一个蔡襄文旅品牌,在仙游枫亭形成一个以蔡襄为中心的文化旅游生态圈。
蔡襄(1012—1067年),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著名家、改革家、书法家、文学家和农艺家。
蔡襄是北宋一代名臣,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历史链条上一位勇于实践的改革家;他是北宋开明的家,与欧阳修、余靖、王素一起被誉为庆历“四谏”;他又是北宋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是北宋进步的思想家,文章创作特色鲜明,与欧阳修、尹洙一同被视为北宋古文兴盛的代表;他是有特殊贡献的农艺家,《荔枝谱》和《茶录》深具科学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蔡襄童年博览群书,立志读书仕进,为国效力,造福百姓。宋天圣四年(1026年),蔡襄参加兴化军府试,取得贡生资格,跨进科举取士头道门槛。天圣七年(1029年),蔡襄参加开封府乡试,独占鳌头。天圣八年(1030年)朝廷举行会试,蔡襄荣登进士第,踏上梦寐以求的仕途之路,先后出任漳州判官、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知谏院、福州知州、福建路转运史、泉州知州、起居舍人、知制诰等职。蔡襄身为朝廷命官,始终心系家乡百姓,多次主动请旨出任福建地方行政长官。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蔡襄始终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理念,励精图治,任劳任怨,留下了许多斐然政绩和历史佳话。
蔡襄是莆仙文化孕育出来的精英和代表,蔡襄IP是围绕蔡襄这一人物,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的项目,塑造仙游本土爱国爱民的廉政典范,提升千年古镇枫亭人文历史形象。
一座城市的历史名人资源,成就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是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灵魂。蔡襄名人资源包含了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至今仍是枫亭古镇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蔡襄的古籍流传至今,目前存世的著作有《蔡忠惠公文集》《蔡襄年谱》,吴以宁点校的《蔡襄集》。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蔡襄编成《荔枝谱》一书,分成七篇,约三千言,内容包括荔枝的32个品种、地理分布、栽培、品种特征、产地、优劣、营养功能、采摘、加工方法和在国内外贸易的情况,都作了空前详细的叙述。《荔枝谱》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出版,畅销于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贡献不言而喻。
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完成《茶录》的撰写。《茶录》正文分为两卷,上卷《论茶》,下卷《论茶器》,是宋代乃至中国茶史上的重要茶学专著,书中对宋代评茶标准、茶事流程以及茶器功用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展现出务实、创新、文士精神。《茶录》的问世,推动点茶成为宋代主流品饮方式,其后经无数文人墨客推崇,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呈现出独特的宋代茶文化生活特征。
蔡襄书法作品当中行书信札、简牍较多,代表作有行书精品《自书诗帖》《山堂诗帖》《纡问帖》《脚气帖》。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或者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创作的,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更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长河当中的结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后代展现出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
蔡襄得到历代名人颂扬,成为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自北宋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黄庭坚同时代名家,以至南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蔡襄其人其事多有所记述和评价,体现在变法革新、爱民政绩、道德文章、书法成就、功过是非、轶事方面,诸如欧阳修所撰《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及元脱脱《宋史·蔡襄传》,很值得研究。他的功过是非常清楚的,他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历代传下来相关蔡襄的遗址、遗存、遗物等,只有让其资源走出历史,才能惠及当代。现存蔡襄故居、蔡襄陵园,蔡襄题刻,我国最早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洛阳桥,水利设施南安陂、端明陡门等等。
蔡襄非物质类的资源也弥足珍贵,极具思想价值和榜样价值,传承其精神力量,符合当代价值导向。在为官37个春秋中,蔡襄忠国惠民,刚正廉明,一身正气,鞠躬尽瘁、锐意改革,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从蔡襄现存约700篇文章中检视其为人处世之道,可以看到他是事父母孝,待兄弟友,待朋友宽,信守承诺。在朝为官则忠言直谏,留心国计民生;担任地方,则全心为民,推动地方重大工程建设造福万民;著书立说规劝百姓改善社会风气,无怪乎后人一直怀念他。宋代宰相赵鼎题词说“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驾长虹于寥廓,听鸣风于高岗”,可谓是对蔡襄人品文品的全面肯定。
坊间还流传蔡襄的典故传说和民间故事,庆历八年(1048年)仙游文庙立“题名碑”,镌学士蔡襄文,题为《邑人西京留守推官大理评事蔡襄记》,立于孔子殿西侧,激励后代学子勤勉上进善养浩然正气。
蔡襄的资源还保存在后代传承性研究和纪念活动中,起到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文化自信的作用。1999年重修蔡襄陵园时,当时菲律宾总统依斯特拉和世界僧伽会副会长瑞今特致辞电贺;当时全国政协赵朴初亲笔题写“蔡襄陵园”和“碑林”。全长134米的“书法碑廊”,共有134块碑文,镌刻蔡襄为主的宋四大书法家楷、行、草、隶12600字,为福建省现有规模最大的碑林。2013年蔡襄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鲤声剧团在莆田各地巡回演出《洛阳桥传奇》。2021年由姚晓群创作的新编历史剧《蔡襄》,选取了其生活中最有光彩的庆历新政作为视角,以其与恩师晏殊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集中描写了蔡襄在庆历时期参与变法与革新的故事。
当前我们要加大对蔡襄文化挖掘与研究力度,让蔡襄名人资源“活”起来。发挥“枫亭文化研究院”打造蔡襄IP的主体作用,利用蔡襄文化辨识度,使蔡襄文脉薪火相传;与专业权威的研究机构合作,设立专项研究资金,持续开展蔡襄文化研究,不断丰富研究成果。每年举办“蔡襄文化与枫亭文脉”的学术交流会议,开展高规格的蔡襄纪念活动,提升蔡襄文化与名镇文化的耦合度;整合蔡襄遗迹、蔡襄故居、蔡襄文化园、蔡襄纪念场所等资源,通过对其家谱、家训、家书等资源的包装、宣传,挖掘其背后的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鼓励文创开发,在火车站、汽车站、城市文化广场树立蔡襄文化形象,共同构建乡土文化体系,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创新性,从而打造以蔡襄IP为主线的一线文旅品牌及旅游生态圈,增强滨海新城的文化软实力。
蔡襄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他的改革实践和业绩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蔡襄生性耿直、不阿权贵、打击、为民请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官、清官。他的高尚道德操守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学习意义。我们要采用新媒体、网络语言重新解读蔡襄和蔡襄故事,做好蔡襄人物定位定性定调,塑造更具个性化、亲和力的历史名人蔡襄IP,树立地方文化标志性人物形象,提升关注度和时尚追捧力。
蔡襄人文精神具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乃是蔡襄IP的灵魂之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推广历史名人蔡襄IP,能够使蔡襄故里以名人文化为载体,在知名人、谈名人、学名人的过程中,提升当地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可利用蔡襄正向教育资源,以蔡襄为榜样,让蔡襄进学校、进课堂、进课本,形成了解名人故事、学习名人品质的氛围,发挥名人的教育影响力,提高名人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蔡襄IP的背后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商业价值,可以通过跨界合作,举办节庆活动、创新文创产品等,促进地方人文旅游。譬如,蔡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有所裨益;又如,蔡襄为宋代文学宝库增添许多瑰丽的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对枫亭的文化教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蔡襄IP打造,对枫亭建设美丽、幸福、和谐的滨海新城具有重要的精神支撑意义。当下最为紧迫的是要聚集旅游高端人才,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构建以蔡襄文化为底蕴的滨海新城文化营销体系,以蔡襄片区改造为契机,开辟面向中小学生、机关干部的系列研学旅游线路,扩大蔡襄的影响力。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