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平台新闻中心

体育平台注册9月19日,习总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题记
11月25日,碧空如洗、暖阳高照。在黄河流域最古老的民间瓷窑“澄城尧头窑”的山坡上登高远望,一个个老窑口里绵延千年的炉火散发着温暖和生机,勤劳的陶瓷艺人依然繁忙,全神贯注地制作瓷胚、一丝不苟地描绘纹饰,经过炉火的升华和淬炼,一件件成型的陶瓷制品光彩闪耀。
“尧头陶瓷古拙浑朴,是黄河文化的承载和体现。”虽然时值冬季,但是尧头窑景区里依然有不少游客。来自山西的白先生挎着相机流连忘返,他说,自己一直在研究陶瓷艺术,尧头窑已经来过多次。
在历史悠久的周家老窑里,七十多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铁怀老师傅忙着手里的活计。窑洞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陶瓷成品,吸引着游客把玩问询,老师傅说:“尧头窑到了好时候!”
“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六。二十六日滴一点,快到尧头买大碗。”流传在澄城的民谣,形象地道出了历史上尧头陶瓷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定位和特色。尧头陶瓷以其造型古拙浑朴,纹饰简练凝重天真,瓷胎厚重坚实,釉色纯净细密,具有粗中寓巧、朴而不俗的特点,被专家学者誉为“黄河之精,华夏之灵”。
2006年,尧头陶瓷位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隐没在民间的澄城尧头陶瓷与声名如日中天的古官窑景德镇同时上榜。
“习总的讲话如同春风,吹暖了尧头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澄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将尧头窑打造成黄河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特别是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管委会成立以后,持续加大对外宣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力度,尧头窑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古遗址保护区绽放出了令人欣喜的崭新气象。
“尧头窑有故事”——行驶在我市境内的几条主要高速公路上,稍加留意,设计精美的巨幅广告牌就会映入眼帘。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管委会主任李云鹏说,“挖掘呈现不一样的尧头窑故事,展现尧头窑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让更多人了解尧头窑、让尧头窑更吸引人,这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大会上的陕西展区里,澄城黑瓷、刺绣等6类非遗类展品参展。周和他的黑瓷制品是参展代表之一。
“陕西馆的人太多了,展区管理人员甚至安排分流了好几次。”说起此次在上海参展的经历,周师傅十分兴奋。他说,陕西馆的此次非遗展示吸引了许多与会领导和中外客商参观,大家看到古拙淳朴的黑瓷精品,都想了解一件件瓷器中蕴含的尧头窑千年故事。
“未来肯定会更好。”从上海回来后,传承家族六百年技艺的周师傅,在给儿子和儿媳教手艺的时候,格外用心。
刚从北京回来,刘师傅就一头扎进自己的陶瓷作坊忙活起来。一家饭店为开业预定的两个“福字大老碗”还没有做好,在硕大的瓷胚前描绘粉饰,刘师傅目不转睛。
刘忠阳是现在整个尧头窑公认的技艺最为精湛的瓷器艺人之一,是尧头陶瓷非遗项目的省级传承人、渭南工艺美术一级大师。
今年以来,随着各级政府和部门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尧头陶瓷”的名声越来越大,在市场上的价值日渐被看好,越来越受欢迎,艺人们烧制的陶瓷精品供不应求。
刘忠阳曾经在烧制一批黑釉水盂时,由于玄妙而不可控的“窑变”现象,出炉后,其中一个成为呈现出玛瑙红色泽的精品,迅速被在景区淘宝的一位游客用2000元买走了。当刘忠阳把那个水盂作品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以后,立刻引起了一阵轰动———“卖给谁了找他赎回来,我给你出十五万元到二十万元!”其中一名北京“淘友”在微信中说。
“黑瓷要精做!粗瓷要细做!”园区管委会组织的考察组刚从景德镇、中国青瓷学院和丽水“龙泉窑”学习回来,就商定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方面,要传承发扬传统工艺,以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精品瞄准高端的定制收藏市场;同时要引入标准化生产线,实施材料研发和技术改造,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实现规模化量产,满足消费者广泛的日常需求。
在刘忠阳工作室对面,是陕西鸿运来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振海说:“这两年陶瓷产品销售看好,供不应求。”鸿运来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营销尧头窑黑瓷文创产品的企业。
“政府在文化挖掘、对外宣传、发展规划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陈振海介绍说,近年来,得益于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自己的企业经营得越来越好,已成为全县第一家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今年,企业先后引进了陶瓷生产的一次性成型机、体验机等新设备,并挂牌“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在管委会的积极协调下,中国青瓷学院与管委会、制瓷企业共同成立了瓷器研究三方合作的博士工作站,邀请专家教授前来,对尧头陶瓷产业发展趋势、材料精化、工艺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和开发。
“让世界认识尧头窑,让尧头窑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倾听尧头窑的故事。自己的企业也会发展得更好!”同样,刚参加完黄河金三角文旅北京推介会的华盛陶瓷总经理李亚妮这样说,他们公司最新研发的黑瓷文创茶具在会上广受好评。
“在建设更高质量‘美丽渭南’过程中,进一步加快‘尧头窑’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发展正逢其时、意义重大……”
不久前,一篇以《关于“尧头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为题的调研报告在《渭南交流》和《渭南经济》两本杂志上发表。同时,引爆了关注尧头窑的微信朋友圈,引起了读者的热议和思考。文章的内容,凝结着园区建设者对推进尧头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作者写道,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尧头窑传统文化中,必须围绕“时代特色+人民需求”的发展理念,构建“人才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树立“粗瓷细作+黑瓷精做”的发展目标,创新走出一条尧头窑文化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文章说,作为渭南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目前尧头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产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人才不多、产业不兴、产品不精、支持不够、能力不足、宣传不广等诸多短板。产品创新设计缺失、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空白、价格随意性大、产能严重不足,特别是本地高岭土资源储量尚未探明,产业化发展深度还不清晰……要创新走出一条尧头窑文化产业特色发展之路,一要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在渭南设立“黑瓷学院”,在尧头窑园区设立教学、研学实训基地,形成全套递进式黑瓷人才培养机制。二要充分鼓励促进产业发展,变过去的“游击战”为“阵地战”,不断扩大和深化产业市场。三是规划筹建“中国黑瓷博物馆(非遗研究院)”,展示尧头窑悠久的历史、精美的产品和精湛的工艺,传承黄河黑瓷文化独有魅力。四是希望省市加大统筹支持力度,举全省、全市之力打造这张渭南独有的“黄河黑瓷文化产业黄金名片”。五是拓展景区开发管理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专业力量参与景区开发和运营,聘请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负责运营和发展。六是做好“文旅融合”新文章,打造特色经济,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感受黑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冬天寒冷,游客相对较少,但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说:“我们最近就是一个字:忙!忙!忙!”
在10月30日举行的澄城县加快高质量发展大会签约仪式上,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签约成果令人惊喜:此次大会,管委会共签约项目5个,引资4.7亿元,为景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到尧头窑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相信尧头窑有更美好的明天。”签约仪式上,陕西祥云金瑞游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尧头窑景区的旅游知名度和黑瓷文化探索与传承的影响力,深度开发和利用好澄城旅游资源,进一步延长澄城旅游产业链,管委会成功招商落地了尧头窑研学旅行基地项目,目前已投建部分研学设施和设备,研学旅行基地启动仪式即将举行。
“不管是签约项目的后续对接和跟进,还是已经启动建设的研学旅行基地项目,我们都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管委会主任李云鹏表示,“大家明年再来尧头窑,看到的一定是不一样的新面貌!”(记者 韩乐)